

故宮為什么不坐正北,故宮偏兩度的原因
作者:admin
來源網站:未知 發布時間:2021-01-23 關注度:
次
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城,這幾百年來都是中華文明的權力中心?;蕦m的布局是坐北朝南的對稱格局,座山是根據中軸線立子山午向。有去過故宮博物院游覽的風水學者都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紫禁城的座山居然不是正中的子山午向,而是坐北偏西兼了2°,實際是坐子山午向兼壬丙。那么就有很多疑問了,帝王格局的皇宮按說是應該要中軸線,垂拱而治,號令天下,可故宮偏偏就是偏西兼了2°。就造成很多種解釋。
一、地磁偏角的原因
地磁偏角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古人,在宋代就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沈括夢溪筆談中早有詳細記載和推算,地磁偏角貌似解釋得通,修建明故宮時的欽天監國師推算了地磁偏角,所以考慮到地磁偏角的存在往西修正了2°。
我們了解了一下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同一個經度附近,地磁偏角從赤道開始往兩極方向隨著緯度增加而增加。比如在接近赤道的海南地區地磁偏角不到1°,到北緯30°的江西附近差不多偏離了2-3°,到東北黑龍江已經接近11°了。北京地區的地磁偏角是偏離了5°多。顯然故宮的分金坐度往西偏2°并不是地磁偏角的原因,要不然也是坐子山午向兼壬丙5°才對。
二、帝王也怕坐正線,正線只有廟宇才敢坐
也有人認為,八山正線只有廟宇敢用,皇宮是為了避開正線才故意偏了2°。這種說法看起來很有說服力,事實上恰恰相反,皇宮是一個國家權力中心,是江山社稷之所?;蕦m的功能和廟宇本質上是一致的,帝王和神靈也是同一性質人物,都是受萬人朝拜的,學過天星風水的朋友自然會明白社會分工的極致有四種,帝王正是其中之一,坐正線才是正當其會。
三、當時蒙元漢臣故意為之
這個說法比較有趣,因北京第一次定都是蒙古人定位大都,當時主持修建蒙元皇宮的正是風水大師劉秉忠和其弟子郭守敬。因兩位是漢人,為防止異族江山永固故意將元大都風水偏離中軸線2°,這個說法是明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現在的故宮雖是從元宮殿的基礎上修建,但大部分建筑都是在明永樂年間修建的,差不多算新建了,自然不會留存劉秉忠改分金之事實。上三點是坊間大師的幾種推測,根本原因是天星風水的需要。
北京古城和天星風水的關聯
其實紫禁城偏離中軸線2°的做法是天星風水的原因,故宮的做法和紫禁城的布局是符合天星風水法度的,嚴格上來說,北京城就是一個人工匠造的完整天星風水局。北京和西安,洛陽,南京,乃至和開封比先天條件上是很弱勢的。先天的砂水格局決定了北京是個年輕的城市,現在北京人總愛吹自己是老北京,說真的北京真不老,追到頭也就到元,我們贛州還稱宋城,古城是楊公布局,宋初精建,現古城墻的磚頭還能看到宋人工匠的名字,贛州都比北京老幾百年。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古燕國,可惜原址也不在此。和虎踞龍蟠,千年古都的長安洛陽比,北京真是個屌絲,元以前都是苦寒之地,身處邊界受戰亂之苦。
北京這個屌絲之所以逆襲成明清兩代帝都,現在新中國也以北京為都是有原因的,提北京必提一個明永樂國師廖均卿。廖均卿贛州三僚人,明永樂年欽天監靈臺博士,楊公嫡傳。明成祖決定遷都北京之時,派國師廖均卿,曾從政等前往堪輿北平地貌并修建帝陵。廖均卿主持修建紫禁城和明十三陵長陵,同村的曾從政主持修建天壇和明九邊長城關隘。在勘察北平的先天砂水格局時,發現北京雖是黃河幾字灣大結之地,結個大城是當之無愧的,就是先天并無王氣。
北京的先天龍脈來源燕山,是東北發脈,艮方來龍,先天所堆星垣是天市垣,學過天星風水都明白,天市垣雖也有帝坐,但主管是財貨之鄉,多管財物貿易。北京歷來是邊界互市之所,結個大城自當不疑,用來點定都城是差幾分底蘊的。像長安洛陽南京這些千年古都是先天砂水自成紫微垣局,有帝王氣勢,才能歷代被用來為國家都城。就連朝鮮彈丸小國,幾次被幾千兵馬打到都城都不至于亡國滅種,就是因為朝鮮半島是紫微垣局,再弱的實力有這個先天風水垣局在也是能保留國家建制。
廖均卿發現北京的風水格局是少了幾分帝王氣勢的,所以元朝定都二代而亡,要改變這種格局只有通過做法去改變,于是對北京城的內城建設堆成紫微垣,以加強帝王格局,外部格局仍舊是天市垣,一龍雙垣奠定了國家基石,內城又用上廖氏三陽水法以保元運,才讓北京這個屌絲逆襲成現在定都600多年的大都會至今不衰。
紫微垣和偏離中軸線有何聯系
北京堆成紫微垣和偏離中軸線又有何聯系呢?步天歌:中元北極紫微宮,北極五星在其中。紫微垣能有雄厚的帝王氣勢其根源是在于北極星。北極又叫北辰,是帝王之星,因其位于北方中天,日月星辰流轉而北極不動,是帝王之位。又北極以御北斗九星為御車,駕臨八方以調節令,北斗指寅天下皆春,北斗指巳天下皆夏,有發號施令之恩威。紫微垣是以北極星為主而層層拱衛的,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紫禁城的中軸線設立壓根不是以地磁方位來坐度,而是根據北極星來確定的分金做度。
北極星和地軸的差異
北極星用肉眼看,好像是靜止不動的,其實是因為北極星正處于地軸北方的正上方,好比地球儀的桿子頂上。地球自轉,看上去就是靜止不動的。其實北極星和地軸之間本身也有個誤差,這個誤差因歲差的影響一直在1.5度到2.5度都之間波動,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點。所以廖均卿在布局紫禁城時,用的是北極星的坐度來將北京城布局成紫微垣局,剛好取了坐子山午向兼壬丙2°,收北極星之正氣,形成完整的紫微垣局,這正是完整的天星風水做法,以此文共享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