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風水對科舉制度的影響和社會結構的改變
作者:admin
來源網站:未知 發布時間:2020-11-23 關注度:
次
今天分享一個編外話題,論述科舉取仕和楊公風水的聯系。初看好像這兩者并無關系,但作為一個風水從業者,我曾經多次和我的學生強調,風水學是和社會學緊密聯系和互相對應的,若不是的話,你學的風水必是假的。道理很簡單,風水本質就是求丁財貴,求社會地位提升。社會地位本就是社會分工的產物,社會分工不同造成人和人之間就從來沒有平等過,風水要是不能和社會現象對應,風水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福建張狀元 賬內貴人
熟悉歷史就明白,歷代取仕制度是在變化和發展的。從唐武則天以前的取官制度是運用古法舉薦制。說白了就是舉薦鄉間道德人品好的人去做官,或至孝,或廉潔,或仁愛,或有才名。中國歷來都是精英統治,這個取官制度看起是非常完美的,取的官員都是道德和才華并存,按說是良法。事實上,這個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人都存在的自私本性,因有舉薦權力的都是官宦人家,久了吃相難看的都舉薦自家子弟,吃相好看的幾個世家互相舉薦后輩子侄,造成世家子弟壟斷官場,豪族根深蒂固。
魏晉名仕為什么那么牛叉,表揚某個人物,某個人物就能青云直上,就是舉薦制度造成的。舉薦制度發展到最后,成為了世家鞏固自身家族勢力的工具,不要指望這些世家會將舉薦名額給真正有賢名的老百姓,貧家子弟很長一段時間都無出頭之日。所以唐以前的世家是真的世家,王堂謝燕,一個家族旺千八百年是常事,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這種神話。

曾鈺盛留惠東 人形發科甲地
各位朋友,有想過為什么嗎?這和風水學發展是有直接聯系的,唐以前的風水術都是禁術,嚴禁民間擁有,民間沒有風水傳播,老百姓得風水都是靠天意。所以那個時代做事,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智慧,求寶地不是請師父,想請也不知道哪里請,而是觀察動物。老百姓通過觀察動物,特別是牛,發現牛愛睡覺的地方是風水寶地的概率很大。古人都說死后有塊牛眠地就知足了,其實這牛眠地就是指真龍穴了。習過風水朋友都知道,好的地局都是藏風聚氣,地冬暖夏涼而有開坪,牛自然最喜歡找這個地方睡覺了,牛眠地典就因此而來。用這種笨辦法求地本身就是帶有運氣成分,所以唐以前寒門出的貴子總是占很少部分,那些占有資源的大族,得了些風水寶地,因無競爭關系則千年不衰。
到唐武則天時代,武則天發現舉薦制度造成大量的世家尾大不掉,地方勢力過大是國家的隱患,于是重視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官貴壟斷,以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當然科舉制度在唐朝還是不太完善,有進士,明經,舉薦等并存,直到宋朝開科取仕才真正成熟并援用到今。以成熟的秀才,舉人,進士一步步考進,其中舉人這個詞就是借鑒的古舉薦制,全稱叫舉孝廉,人都稱舉人為孝廉老爺。

曾鈺盛留惠東 鸕鶿捕魚
科舉制度重視公平,自唐末到今,讀書永遠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法之一。只要你有才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取進士則一步登天,多少宰相都是貧寒出身。如劃粥度日范文正,寒窯出身呂蒙正,萬歷權相張江陵等等繁多。
我們看下社會變革和風水的關系,楊公風水就是在唐末楊公帶入贛州,收徒曾廖劉,風水從贛南一下蔓延,這時老百姓才能接觸風水,學習風水,再不是禁術。楊公風水在民間的發展讓更多老百姓能享受風水福利,得到龍穴不在是世家豪族的獨有,打破了風水的禁錮。自然的所對應社會,在這個階段選官制度的改革必然是相互匹配的。有意無意都是天意,天人合一。風水學的發展壯大也根源上解決了某些地方豪族千年的世界地位,改變了社會結構和影響了取才模式,才有了富貴輪流轉,富不過三代的相對公平。

潘狀元祖墳
以上可知風水學能對應社會現象,那么反過來社會現象是不是和風水學有直觀的聯系。筆者經常和學生闡述,學風水不能光看書,光看地??床欢畷?,看不懂地的時候不遑看看社會,看看人,有時候問題的答案就在人身上。因為你的風水技術終歸是要落實到人落實到社會上,觀人事是學風水最好的途徑之一,也是大部分風水研究者忽略的領域,文于此,望讀者有所得,感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