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風水祖師劉江東給女婿選的風水寶地
作者:admin
來源網站:未知 發布時間:2019-07-29 關注度:
次
澄江村的風水是風水祖師劉江東選的,學習楊公風水,自然少不了來考察劉江東祖師的作品,于是和弟子驅車同來學習祖師手筆。
澄江村位于江西省于都縣葛坳鄉,地處于都縣境北邊,正是寧都賴村鎮邊上接壤西。澄江村東面有青塘河由北往南流入梅江整個村境四周有如密閉形的盆地般,周圍山巒壘壘,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澄江村首建于后唐時期,是劉江東祖師為其女婿譚文謨所選址規劃的,也是譚文謨家族的起基繁興之地。歷經數朝開展,數百年間人丁繁茂人才輩出。今澄江村已成為江西省數一數二的風水名村。
說到譚劉姻親,不得不提盧光稠。盧王主政贛州時譚全播是盧王副手,劉江東祖父劉韶也在盧王賬下效能,所以結成姻親。
唐末黃巢之亂入侵長安城,紫光祿大夫的楊筠松和仆都監亦隨軍出城南逃。半路于投宿旅店中結識時任武昌太守的廖鑾也因黃巢之亂而想回鄉避難,三人性情相投然后相偕同行。及至江西寧都黃陂鎮廖鑾家鄉時,因受廖鑾竭力慰留又見廖鑾家鄉屬地風水及佳,遂暫借居于廖鑾宅內。巧的是,廖鑾有一族親名廖爽便任職于盧光稠軍中任一武將后升任刺史,盧光稠因聽得廖爽提及族親廖鑾之名便前往廖鑾家拜見,而同時認識與廖鑾同座的楊筠松。
盧光稠母親曾氏外家有一名為曾文辿的人是盧光稠表弟,就在盧光稠軍隊內任職從軍,見楊筠松之堪輿術如此專精便偕其大哥曾文遄及其三弟曾文迪等,同拜在楊筠松門下學習堪輿秘旨,廖鑾之孫廖三傳劉韶之孫劉江東也拜進楊筠松門下學風水技術。
然后譚全播便延聘楊筠松前往堪查其祖墳,經楊筠松堪查譚全播各門祖墳后發現譚全播祖父及父親的墳墓皆稍有缺失,遂央求楊筠松為其祖父譚胡的骨骸改葬于葛坳鄉的連貍吐舌形穴內,又將其父親譚寅郎骨骸改葬于光化里表富塘的中元夫子嵊穴內。爾后譚全播便于乾化二年(912年)受后梁帝賜封為虔州防御使兼五嶺開通使,從此執政虔州長達七年,直至85歲死亡為止。
譚文謨因娶劉江東之女劉氏為妻因此得到劉江東傳授堪輿秘笈,然后自行卜居于潭布,后又遷移三坳之石橋頭,時岳父劉江東前往堪查后因覺不甚理想,便出面為其女婿譚文謨尋得澄江之風水寶地而再次遷徒澄江定居。自此譚氏一門開使人丁大旺,后因人口眾多便有裔孫外遷散居各地,有的遷回原居地石橋頭,有的遷至異邑也有遷至洛口及瑞金產龍的,可說于數代間開枝散葉茂盛無數,同時官貴無數富商亦散布于各地。
譚氏一族代代有人繼習堪輿術,除偶有為人扦葬外還常有外人請教但皆疑于祖傳之規而不予授教。直至淵傳至第十八代裔孫譚舉寬時已近元朝末年,譚舉寬雖學得一身天象堪輿及卜巫之精髓,但疑于世局不穩致并未外動身展而隱于澄江潛修。素日除偶于受鄉人之邀而外出為人卜葬外,余時皆留于澄江過著詩書寫作寧靜的日子。
直至譚舉寬年老時適有其表侄婿劉基前來請教,此時的譚舉寬正因其子并未繼其志而學習風水術,而孫輩又年歲尚幼正恐于此術失傳之際,適有劉基前來請教,譚舉寬心想,劉基雖為外人但亦為其表侄的女婿,雖為姻親的晚輩,但也可論為親人。又見劉基之長相骨架貴氣甚重,且見劉基之個性頗為隱重談吐也頗有內涵,于是譚舉寬自渡往常而將祖傳楊公風水功夫傳予劉基置信祖靈必能諒查才對的,便收劉基為徒并將其先祖所留之堪輿正宗之觀龍查脈及尋龍點穴之法盡授予劉基。
澄江村至今繁衍人丁十數萬之從散居國內外,歷代裔孫官貴無數,營商致富亦不在少數。村境可說龍穴天成,不但來龍龍勢活潑地屬真龍正結(見圖),開帳后的龍穴亦結成陽宅之平陽局,地勢坐西朝東堂局開闊明朗,砂護案朝完備且明堂周圍山勢自然構成有似城廊般四圍嚴密,水勢由左流入過明堂后向右九曲而去,天門有開且地戶不見出口,江水明澈而流勢遲緩。放眼四望山體完好不但少有崩破現象且草目青翠滋潤,后龍土質不但滋養且細致不粗燥不枯槁,風藏氣聚且氣候四季如春,可說是風水名村之必備最佳條件也。